手机版 帮助中心 |
赢波网欢迎您!

【绿茵科普】足球战术史12:大结局,战术发展的去岁、今朝与来年

2022-1-03 21:01  来源:直播吧   作者:

【绿茵科普】足球战术史12:大结局,战术发展的去岁、今朝与来年

文:王曦锐 易水寒

个人认为,足球的魅力有三点,未知的悬念、无尽的情怀和智慧的博弈。足球战术是足球智慧博弈魅力的最佳体现。足球战术上升到一定层面后,可以比肩围棋、兵法、科技等,那是激荡人心的脑力比拼。

《足球战术史》第一篇提到了足球战术发展的三个规律。

第一,很大程度上,足球战术的革命是由足球规则的修改催生的,尤其是越位规则,越位规则有过三次大的修改和两次微调,几乎每一次变动,都促进了足球战术的发展。

第二,现代足球诞生之后的足球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在“进化”和改变,其改变不是随机而是有方向的。其方向就是使足球越来越有魅力的规则会被保留并完善,而反足球的规则会被淘汰。

第三,整个足球战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个方向可以归结为两个词——对称和平衡。就是说足球战术是朝着攻守平衡与阵型对称的方向发展。这样,会使进攻不容易得手,同时防守也不容易成功,这样的足球才会更精彩。

这部《足球战术史》按照时间线进行讲述,很多地方也体现了这三条规则。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迹可循的,人类发展史如此,足球战术发展史亦如此。

从最初的混沌到2—3—5经典金字塔阵型的诞生,如同人类刚刚学会使用工具一般,世界足球进入了“石器时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WM阵型与人盯人体系引领潮流,工具升级,足球进入了“青铜时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青铜器”人盯人战术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取而代之的是4—2—4、4—4—2等阵型为代表的“区域盯人”和古典链式防守所代表的“盯人加自由人”两个体系,世界足坛一分为二,进入了“南船北马”的“铁器时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米歇尔斯与他的全攻全守足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空间理论就如同蒸汽机一般,“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世界足坛进入了“工业时代”。

而之后的萨基与区域防守,则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足坛进入了“电气时代”

空间理论和区域防守堪称足球战术的石油与电,也正因为这个,米歇尔斯与萨基两人在足球战术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2013年,评选金球奖的权威杂志《法国足球》评选历史百大教练时,萨基排名第一。2019年,《法国足球》评选历史五十大教练时,米歇尔斯排名第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范加尔与贝尔萨等几位“科学家”的推动下,世界足坛进入了“信息时代”。

克洛普、瓜迪奥拉、孔蒂、纳格尔斯曼等战术大师们所引领的足坛,像极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马提—史提潘尼克说过,虽然未来似乎很遥远,但其实已经开始了。

个人认为,目前世界足坛战术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期。就像现代人类短期内很难摆脱对石油和电力的依赖一样,现代足球所依赖的空间理论和区域防守短期内很难被更先进的理念所替代。

虽然石油和电器的根基在短期内不会有质的进化,但有更先进的智能手机、更舒适迅捷的汽车、计算力更强大的芯片,这些不断出现的“小手段”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好。

同样,足球战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小手段”还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门将可能成为中场。

随着诺伊尔这样的门将出现,脚下技术出色、能够参与到球队的后场出球,这些似乎已经是优秀门将的必备技能,瓜迪奥拉甚至要求门将成为球队进攻的第一发起人。

但门将对进攻的帮助仅限于此吗?前巴黎球星莫塔提出了新的理论——“2—7—2”阵型,这个阵型中,门将将成为七名中场之一。虽然莫塔在执教巴黎U19时并没有实践这个阵型,但门将进攻时成为普通后场球员,防守时再切换成门将,这在未来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第二,内收型边后卫的流行。

内收型边后卫(Inverted fullback)是这几年比较火的一个概念,最初的灵感或许源于贝尔萨对索林和比达尔的使用,在前场有边锋的前提下,边后卫在进攻中向中路内收,成为中场中路球员。

瓜迪奥拉在拜仁执教时期对阿拉巴和拉姆的使用即是如此,相对传统边后卫,内收型边后卫的好处在于后场出球优势、防守上的优势以及进攻套路更加多样化。

后场组织进攻时,应用内收型边后卫球队的后场站位与传统站位相比,出球选择更多,角度更大,更难被对手的前场压迫所限制。

再说防守端,主要体现在由攻转守的瞬间中路有更多的己方球员,迫使对手的反击打到边路,降低威胁。

应用内收型边后卫后,中路人员密集,对方的反击会不自觉的打向边路空当,威胁相对更小。

此外,相对于传统助攻型边后卫,内收型边后卫落位防守时的跑动距离更短,更不容易失去位置(相当于同侧边锋分担了一部分防守时的回追跑动任务,整体看更合理)。

进攻时,内收型边后卫能将对手边锋或者边前卫吸引到中路(如果对手边前卫没有被吸引,则己方中路获得人数优势),破坏对手的整体区域防守体系,给己方边锋创造出一对一对付边后卫的空间。在曼城,萨内总是能获得一对一突破机会,得益于瓜迪奥拉总是在他身后安排内收型左后卫。

同时由于内收型边后卫的基础站位在中路,因此进攻中与同侧边锋的配合更加多样化,传统边后卫套边的模式依旧能用。边后卫亦可以斜向插入禁区让边锋抱边,或者就纯粹变成一名后腰,解放原本的中场,相对传统的从边路插上的边后卫,选择更多,对手更难防守。

虽然内收型边后卫有这么多优点,但这种战术对球员的要求也更高,边后卫要有踢中场的能力,需要更高的球商。同时,同侧的边锋要求也更高,需要变化更多样的顺足边锋配合(比如萨内)。所以,内收型边后卫短时间内不会成为主流战术。

但我们要相信,随着时间推移,球员的绝对能力是在上涨的,因此内收型边后卫未来有可能会成为433阵型的主流用法。

第三,规则变动引发的战术变革。

足球规则的变动往往出于两个目的:关爱球员的健康和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红黄牌规则、禁止背后铲球、禁止肘击等均出于第一条目的,至于第二条目的,如何才能让比赛观赏性更强呢?

并不是鼓励进攻和进球就是观赏性更强,观赏性强不强在于观众觉得刺不刺激。如何才能使球迷觉得更刺激呢?那就是要引导球队利用规则在场上干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事。

比如,造越位战术,它的回报非常高,成功就能完全扼杀对手的一次进攻,因此英足总和国际足联的几次越位规则调整都是增加造越位的难度,让造越位成为一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这样,造越位与反越位的博弈会更加刺激,比赛观赏性增加,同时引发了两次战术变革。

比如,防守方在本方罚球区内罚任意球或球门球时,当球被踢比赛即为开始(不必等到球离开罚球区)。意思就是开球门球时对手可以直接进禁区抢球了(之前是必须开出禁区之后才能抢)。

这显然是一个鼓励前场高位压迫的规则变动,后场开球时没了大禁区的保护,对手压迫逼抢起来将会更容易,增加收益引导球队来执行高位压迫这种高风险的战术,增强比赛观赏性。

开球门球时2—3人进入禁区接门将短传是新规实行后才出现的场景。未来,前场高位压迫将不再是几名球员的任务,而将成为球队的整体任务。双方的阵地战博弈将从门将开球一刻开始,压迫时的整体阵型移动将成为所有球队的课题。

至于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规则变化?又会推动怎样的战术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足球战术史》完)

(王曦锐 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