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帮助中心 |
赢波网欢迎您!

踢球,你很难不吐口水!

2020-5-20 15:05  来源:直播吧   作者:

5月16日晚,时隔2个多月的德甲重新回归视野,而这也是五大联赛中最早重启的联赛。与此同时,德国当天的新增确诊COVID-19的人数达到了724人。

​为了顺利复赛,德国足球职业联盟出台了近50页的比赛细则手册,包括比赛空场,对于赛前赛后的握手、进球后的拥抱庆祝、换人时的击掌等聚集行为予以禁止。这就造成了场上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画风,比如:

球迷上树看球

进球后场边“尬舞”

细心的球迷会发现,作为COVID-19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飞沫传播。也就是吐口水并没有被写入官方文件当中,每当转播镜头给到球员的特写时,依旧是这样:

相比之下,其他联赛的球员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福利”了。

球员感受

根据英国《电讯报》和西班牙《马卡报》的消息,在英超和西甲商讨重启的方案时,与会的人员把“严禁吐口水”列入议案,违者将被予以黄牌警告。

“吐口水是足球场上非常常见的习惯,但却非常不卫生。这样的行为给予了病毒很好的传播渠道,所以这是我们在比赛重启之前必须非常小心的一点。” 国际足联医疗委员会主席德霍格建议道。

由于COVID-19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严禁吐口水也成了重启的前提条件。5月初开始的韩国K联赛,也在第一时间贯彻了FIFA的相关建议。

然而,对于这样的禁令,球员们却有不同的声音。

“我觉得不合理,不吐口水太难了,我反正没试过(比赛中)不吐口水。”中国顶级联赛出场第一人汪嵩对西北望看台说道。

“太严格了,我算比较(吐口水)少的,但感觉运动后喉咙总有东西。”富力球员曾超也有同样的感觉。

“女足也有,但不多。个人感觉不太合理。跑太久,口里会有不舒服的东西,吐出来不是正常的吗?”王霜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在西北望看台采访的近十位球员中,超八成的人坦言比赛中吐口水是无法避免,是下意识的行为。要球员现在一下子改掉这个习惯,着实不易。

难怪在相关新闻发出后,球迷在评论区会脑洞大开,发出如此感慨:“梅西将被史诗级削弱;西甲重启后,第一场比赛全部两黄变一红下去了……”

采访中,就连裁判也有一样的困扰,“自己现在做裁判(中乙),跑的时间多了,感觉身体很疲劳的时候,嗓子就很干燥,我也可能会吐一口,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好受一些。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下,如果自己踢球,口腔也会有非常粘的东西,之后就吐出来了。”

针对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后,为何会频繁吐口水,2012年法国体育医疗地区研究所的布鲁诺也做过相应的研究:

“交感神经的刺激(心跳加速)会改变唾液混合物,使其水份减少变得更粘稠,这会让运动员感到不适,所以球员才有想吐掉的习惯。”

“剧烈的运动使得呼吸量增加,刺激到布满支气管的粘膜,并使其分泌更多支气管粘液,从而对细菌、粉尘等物质起到防御机制。” 法国国家体育运动学院的生物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长托萨特补充道。

托萨特的观点也得到了中国球员肖鲲的证实:“可能会控制不住,因为嘴巴会吸进空气里的脏东西,不吐的话会很难受。”

差异对比

前段时间,篮协主席姚明在接受白岩松的采访时,谈到了CBA复赛的一系列话题,其中姚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

“往好处想,足球运动员可能有吐口水的现象,篮球运动员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作为同样是高强度,攻防极快、转换次数更多的篮球运动,球员真的不吐口水么?

为此,我们也采访了两位CBA球员,看看他们对此有何看法?

“吐口水?怎么会问怎么奇怪的问题。我自己是不会的,篮球赛场上也基本没有。”国手吴前回复道。

胡金秋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比赛时我没有吐口水的冲动,自己也没有吐过。”

针对这样的差异,我们也采访了前国足队医严诚,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运动类别的不同,比如场地条件、比赛时长以及休息暂停的次数等等。

“你看篮球,可能两三步加速就到对方半场了,足球场一百多米,你打个反击至少也得60米全速跑。这么长的无氧缺氧状态下,球员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些事情,有些时候教练的话,他都听不见,耳朵都懵懵的。”

“跑完之后,都是口干舌燥,想用唾液给喉咙滋润一下,然后球员他就想吐出来。他觉得吸了很多空气中的杂质,很脏,得吐掉,慢慢地成了一种长期的观念和习惯。”

此外,FIFA觉得吐口水也是球员缓解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球员在比赛中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甚至敌对的时候,也会刺激口腔中唾液的产生。为了缓解他们内心的不安,球员往往会下意识地将唾液吐出来。

2019年,《纽约时报》也对足球运动员吐口水的行为进行专题报道。研究结果显示:

“吐口水”和缓解疲劳、提高运动机能没有必然的联系,更多是起到心理层面上的安慰作用。

在此期间,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对于足球的转播报道日益增多,或多或少将“吐口水”画面录入银屏,使得年轻球员在效仿自己偶像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将这些习惯兼收进来。渐渐地,影响一代又一代。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类比较典型的,比如英格兰国脚凯尔沃克——死球状态下的“喷云见日”。

“球员在场边喝水,更多是想润润嗓子,但这些水又不能全部咽下去。因为之后还要比赛,全部咽下去,短时间内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影响场上的跑动。” 严诚用过往的经历,向我们阐述了另外一种“吐口水”的缘由。

解决措施

然而,“随地吐口水”终究是一种不雅的行为,不好的习惯。在疫情还未完全消除的当下,足球要想复赛,“绿茵喷泉”仿佛没了生存空间。

只不过对于许多从小养成习惯的球员,这样一刀切的办法,未必能一下见效。

5月8日重启的韩国K联赛,尽管赛事组委会用黄牌加以约束,但首轮联赛中仍有不少球员会不自觉地将飞沫喷出。

“这个政策不能说不合理,只是想让球员变得更文明。但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球员也需要去慢慢适应。”前国门安琦给出自己的意见。

目前,随着各国疫情防控等级都在下调,欧洲与亚洲的许多联赛也将重启,包括英超、西甲、中超在内的联赛,足协和政府部门也在协商复赛与防疫之间的举措。

“吐口水”作为飞沫传播的一种方式,自然也是每个联赛防疫工作不能忽视的要点。

“首先,运动强度大一定要吐口水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这更多是个人习惯的问题,咽下去也不是不行。”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孙剑说道。

“说实话,足球这种开放性运动都复赛了,吐不吐口水已经不是关键问题了。比赛中你都让球员亲密接触了,一起碰撞了还怕什么?”

严诚的观点与孙剑不谋而合:“如果从病理学的角度,把口水咽下去对球员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生命危险更提不上。”

“FIFA这样的意见肯定会打破常规的一些习惯,对球员会有影响,但是疫情防护才是最重要的。”

“管理者也是为了大众的健康着想。而体育、足球本质上也是强身健体,要担心的是如果严令禁止之后,反倒影响了参与者的健康,这就跟体育的初衷相违背了,需要不断地调整条例,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在德甲复赛之前,不少当地媒体报道了“吐口水”或被予以黄牌警告的新闻。但哨响后的联赛,德国人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足球,总免不了一吐。

小小罗在曼联时期

当然,像里杰卡尔德、托蒂和小小罗这样的“唇枪舌战”是使不得的。否则,你将领到一张提前下班的红宝石卡...